与此同时,公司披露,拟在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的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1元/股。
公司在年报中解释亏损原因时表示,“对比上年同期,公司员工和无形资产摊销增加,导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增加。”截至去年底,公司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上涨16.57%和69.04%。
一盅两件慢慢“叹”,市民游客在广州茶楼“觅食”,将添一份官方推荐名单!日前,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食在广州”评价认证技术规范(茶市类餐饮服务)(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这是继餐饮服务类(大型餐饮单位)、预包装食品类之后,茶市类也被纳入“食在广州”官方认证范围,旨在持续推进“食在广州”城市品牌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把“食在广州”的饮茶文化和美食传播得具体化、形象化,打造出群众识别度高、代表广州茶点文化的广州品牌,推动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评分标准注重消费者评价
怎样的茶楼能评为“星级茶楼”?据征求意见稿,认证标准分为三个板块,包括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特色服务、品牌建设,总分1000分,将评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其中,三星级为700-799分,四星级为800-899分,五星级为900分及以上,每个等级均对特色服务及现场评分分值做出了明确规定。
市场反馈及消费者综合评价分值最高,占比达60%,充分体现消费者对“食在广州”品牌店真实反馈。拟采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消费者评价大数据及12345、12315政府投诉后台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加权统计,重点体现广大消费者在“食在广州”金字招牌下引领消费中的主导及决定作用。
评分标准如何制定?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评分标准及细则的编制中,充分调研了目前餐饮行业较受认可的评价标准,参考了当前行业的各类评审体系,并邀请了不同时段茶市类餐饮单位的代表全程参与了编制标准起草等,也同步对不同类型茶市类餐饮单位等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集中了一些餐饮单位好的做法,广泛征集了餐饮行业相关方的意见及建议,最终确定评价标准及评价模式。
谁来进行认证?本次“食在广州”茶市类餐饮服务评价认证,拟采用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以公正、权威、专业的认证模式进行。同时,强调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模式为支撑,鼓励餐饮单位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确保餐食全过程安全稳定。
对茶位费做出明确规定
征求意见稿透露,从事社会餐饮的餐饮单位,同时也可以申请茶市类“食在广州”,两者互不冲突,只要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可同时获评。
虽然两者评分标准框架不变,但内容上有所侧重,茶市类餐饮增加了特色服务分值100分,占总分的10%,包括迎宾、点单、开茶、现场加工制作、用餐。在“开茶”评价环节中,要求服务人员应接受相关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开茶相关流程;应深入了解茶市文化的底蕴并能准确应用;介绍茶叶品种,并按照温茶杯和茶叶等流程进行开茶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点单”评价环节中,有关茶位费及茶点收费的内容占了12分,明确如冠以“茶位费”等各项费用应合理定价,服务内容界定清晰,并在店内、菜单、自助点餐App或小程序等显著位置进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如顾客自带茶叶的,应按茶位费对应档次的茶叶提供给顾客。
此外,认证标准对早茶使用的茶叶包装要求是“应标识清晰”。大包装茶叶的标识内容应包括茶叶名称、净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联系方式、原料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小包装茶叶的标识内容应至少包括茶叶名称、净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等主要信息。如执行标准中已明确对该茶叶质量有分等级的,应注明茶叶等级。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欧晓嫦股票配资门户网